上海市將啟動老工業用地污染調查
深圳表面處理網:土壤遭遇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引起人們對農作物安全的擔憂。如何讓土壤避免遭受污染,如何減輕土壤“超載”現象?近日,晨報記者走訪崇明發現,該縣利用推廣綠肥種植的辦法,每年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超萬噸,有效地降低了農業用地遭遇重金屬和有毒化合物污染的風險,為上海人的食品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障。
因為環境污染導致公眾健康危害正日益引發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農工黨市委在今年市兩會期間遞交提案,提出應及時構建市級環境與健康工作協調機制。近日,市環保局和市衛生計生委作出回復,將采納并積極落實相關建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專項調查,啟動本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場地調查、工業土壤污染修復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究及應用示范等一批科研項目,初步摸清工業企業遺留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況,對高風險污染場地進行治理修復工作,衛生部門則將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健康風險評估,通過多方合力減少或消除相關污染源對人體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
近年來,本市突發環境事件呈逐年上升趨勢,對群眾健康和社會穩定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農工黨市委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全市缺乏統一的環境與健康工作的協調機制,且存在監測網絡不完善、監測數據共享程度低,長期的系統化基礎研究不足、技術支撐薄弱等問題。因此,在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大會發言中,就指出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緩,建議構建市級環境與健康協調工作機制,編制《上海市環境與健康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監控網絡,強化科技支撐,并盡快啟動對本市老工業用地的環境與健康影響評價工作。
負責提案辦理的市環保局和市衛生計生委表示,將全面采納相關建議。雙方擬在已成立的市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協調推進委員會中成立環境與健康專項工作組,進一步加強本市環境與健康的組織領導和溝通協調,并完善環保和衛生部門的應急合作機制。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市環保局和市衛生計生委將開展調研,明確本市環境與健康優先領域,為今后制定本市中長期環境與健康規劃,并為其分別納入市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作好前期準備。在監測數據共享和強化科研方面,雙方將分別梳理各自現有監測系統,建立部門間數據交換和共享機制,同時進一步開展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確定本市具有較高環境與健康風險的區域,摸清風險源和污染暴露特征,為制定健康損害認定標準和相關管理政策提供技術依據。
● 本文《上海市將啟動老工業用地污染調查》來自合航集團官網,歡迎轉載.● 鏈接地址:http://www.inzonline.comhttp://www.inzonline.com/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