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中國汽車工業已到了技術牽引時代
www.inzonline.com 化學鍍鎳--合航集團 2012-12-14 16:39
深圳電鍍廠資訊:11月末的北京,寒風凜冽,涼意徹骨。但在FISITA年會的舉辦地———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來自不同國家的工程師們熱烈地討論著汽車技術的未來,會場內洋溢著濃濃的暖意。
“我是在中國成為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的背景下當選為FISITA主席的,”開宗明義的一句話,顯示了李駿博士東北人直爽的性格,“當然,我們目前還不是汽車強國。”李駿博士坦言,自2010年競選成功FISITA主席以來,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技術層面讓中國早日從汽車大國變為汽車強國。他表示,現在中國汽車工業上升到了年產銷1900萬輛平臺,已經到了一個需要由技術牽引的時代了。
市場引力讓全球汽車技術界垂青中國
“FISITA2012世界汽車工程年會”是時隔18年后再次移師中國舉辦,但兩次聯合舉辦的背景完全不同:18年前的1994年,中國汽車市場基本尚未放開,汽車年產銷僅區區134萬輛,其中以商用車輛(貨車和客車)居多,25.08萬輛轎車的市場規模不到總量的10%;中國汽車技術以引進為主,人才積累和科技成果遠落后于世界水平。而到了2012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高速發展成為一個和世界對話的開放市場,穩定在1800萬輛年產銷量的預期有望再居全球首位。
應該說,FISITA是世界汽車強人的俱樂部。但李駿博士也指出,因為它要發展,它需要開拓新興市場,所以對年銷近2000萬輛的中國汽車市場格外重視。
FISITA從1948年成立后,多次輪流到亞洲辦會,但在李駿博士之前,從未有亞洲人被選為FISITA年會輪值主席。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消費潛能爆發,影響到很多FISITA常務理事將下屆主席選票投給了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中國一汽集團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主任李駿博士,通過全球競選成為FISITA2012~2014主席。
對于中國本土高端人才當選FISI鄄TA主席,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葛松林表示,這是中國汽車市場、產業政策、企業支持、行業協作的勝利,最重要的是李駿博士本人的能力和成就足以勝任。
中國汽車技術研發正在追趕世界水平
雖然目前中國尚未從汽車產銷大國變為汽車強國,但汽車自主技術已從遠遠落后于世界,發展到今天追平甚至在某些關鍵領域享有比較優勢的全新局面。這也是李駿博士獲得FISITA成員推薦的原因之一。
2011年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一汽“高品質J6重型車及重型柴油機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項目,獲得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作為項目第一完成人李駿博士代表獲獎團隊上臺領獎。美國SAE主席在造訪一汽技術中心時,曾評價該獲獎項目是很前沿的技術,并且有自己獨立的技術思想,并不是買一大堆國外的設備拼湊而成。
作為中國一汽技術中心的掌門人,李駿博士對自主品牌近些年的技術提升有著深切的感受。以一汽為例,2011年,為滿足節能、低碳、環保的時代需求,中國一汽鄭重提出“藍途戰略”,李駿博士帶領的中國一汽技術中心將燃油系統、換氣系統、燃燒系統、后處理系統、能源多樣化、整車集成技術、新能源汽車七個領域列為重點攻關目標。
李駿博士向記者介紹了“藍途戰略”目前取得的成果:“在節能環保領域,中國一汽目前已經掌握了中重型車整車降油耗集成控制技術,發動機可變管長、可變正時、汽油直噴和直接啟停技術,滿足國IV排放法規的各項核心技術,以及混合動力技術等。”
談及下一階段工作,李駿博士表示:我們要推進整車綜合節油技術研究與應用,實現J6系列整車燃油消耗降低10%;乘用車要以第三階段燃油限值為目標,加快增壓直噴技術、低摩擦技術和氣動外形優化技術開發與應用,實現深度混合動力整車節油40%,持續開展排放控制相關技術研究和探索。
日積月累的技術研發,加速了技術向產品轉化的速度。據李駿博士透露,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示范運營的B級車奔騰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已具備小批量生產的條件,近期將在長春等地進行出租車示范運營。
未來發展中國汽車工業要靠科技創新
記者在采訪中,請李駿博士預測一下未來世界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對此,李駿博士認為世界汽車正處于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應該轉變過去對汽車是夕陽產業的認識,汽車依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但它在未來的發展取決于汽車技術的提升。
李駿博士分析指出,目前來看有三個很重要的技術趨勢在推動汽車發展。第一是低碳技術,它促使汽車轉型,從傳統的以內燃、化石燃料為基礎向電驅動方向轉變;第二是安全技術;第三是汽車智能技術,FISITA明年高峰論壇的題目就是汽車的自動駕駛。如果能夠開發一個輔助自動駕駛系統,也就是對駕駛托管,將大大提高行車安全性。
談到新能源汽車,李駿博士認為汽車的電動化是一個過程,電動化必須符合“環境可容,技術可行,經營可能”。李駿博士介紹說,一汽現在已經把強混作為第二個動力總成、第二個整車的技術平臺、產品平臺、商品平臺的應用技術。在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分析中,李駿博士表示,汽車是一個高度的商業化產品,它是否成功取決于市場,取決于商業運作的可生存性。
當記者問道中國汽車產業技術原創性不夠的原因時,李駿博士表示,一個公司有沒有原創性技術確實非常重要,這個原創性就是要做好研發的基礎工作。他對科研體制的創新表示很重視,透露最近一汽正在研究組建中央研究院,用兩到三年時間真真正正地去搞一個平臺,去做研發。
但李駿博士也坦率地指出,中國的原始創新不夠首先不是體制問題,而是文化問題。李駿博士強調,中國要創新,必須要大力弘揚創新文化,要將中國3000多年來對人類做出創新貢獻的精神傳承下去。當然,我們也可以從機制上解決創新上的困難,比如向專家提供各種津貼、車補等很多物質上的方便。李駿博士有個想法,在未來中央研究院里必須創造一種氛圍,一種科學家樂園的氛圍,使得一代一代的工程師覺得工作是帶有創造性的,本著一個創造性的思想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根據業內大部分專家的預測,在告別超高速增長的十年之后,中國汽車產銷年增長率為一位數可能是一個常態。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僅靠簡單增加花色品種來擴大銷量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李駿博士表示,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做大做強,不能再主要依靠市場的增量,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才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求生存、求發展。
當記者請李駿博士說明什么是汽車強國的標志時,李駿博士認為,客觀的回答就是以技術作為衡量標準,中國汽車是不是先進,是不是世界領先,就要看是否符合國際標準。李駿博士指出,如果中國的汽車一日不到美國去賣,不到歐洲去賣,你很難說你世界領先,這是中國汽車做強的一個客觀標尺。
那么能擔負起強國使命的企業具有什么特征?李駿博士認為必須具備五個因素。一、企業必須把創新作為它的企業戰略;二、公司是否有創新型人才,尤其有沒有領軍的人;三、企業有沒有創新的文化;四、企業是否有一個真正的技術平臺;五、創新是不是真正體現在企業品牌建設和商品開發上。
看得出來,在李駿博士這位FISI鄄TA新掌門人未來兩年的工作中,將會進一步加強中外汽車技術的交流,進而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的發展將能獲得更多全球技術資源的支持并加快創新步伐;而全球先進的技術人才和研發中心也必然會把研發的方向和重點服務區域,逐漸轉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汽車工業國家和地區。汽車技術在更廣大范圍的傳播和應用,將讓更多的汽車消費者享受到中國品牌汽車帶來的高質量生活。
● 本文《中國汽車工業已到了技術牽引時代》來自合航集團官網,歡迎轉載.● 鏈接地址:http://www.inzonline.comhttp://www.inzonline.com/517.html
深圳市合航五金電子有限公司www.inzonline.com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沙井,是廣東地區最專業的陽極工廠之一。專業從事金屬表面處理,主要包括化學鍍鎳,陽極氧化,硬質陽極氧化等。工廠擁有完善的配套(拋光、噴砂、打磨),也擁有完善的化學實驗室與檢測室,擁有德國FicsherX光測厚儀、ROSH檢測分析儀、鹽霧試驗機等。能做到快速的交期,產品質量穩定有保證。,沙井氧化廠,化學鍍鎳,陽極氧化,硬質陽極氧化,二次陽極氧化,二次氧化,二次陽極,鋅鎳合金,鋁氧化等加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