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淘汰電解鋁鋼鐵等落后產能進入“攻堅期”
電鍍廠資訊:近日,工信部公布今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涉及19個工業行業總計1432家企業。對比工信部去年下發的通知不難發現,今年的要求幾乎與去年如出一轍,涉及行業也是相同的那19個。為何落后產能年年淘汰,卻又年年過剩?如何破解這一“魔咒”?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這一舉措又將對相關行業、企業產生何種影響?
產能過剩誘因
今年5月,發改委、工信部聯合下發《關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指出,中央已把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7月24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鋁行業規范條件》,旨在遏制重復建設,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矛盾。工信部一位官員表示,電解鋁只是打了個頭陣,接下來會有更多行業過剩產能的具體實施辦法出臺。
7月25日,工信部在網站上公布了首批19個行業淘汰產能企業名單。
這是中央政府又一波調控過剩產能的開始。自2003年底起,抑制產能過剩就成為宏觀部門的調控關鍵詞之一。當年12月,國務院下發103號文,把鋼鐵、電解鋁、水泥三個行業列入產能過剩名單。這是第一波,第二波是在兩年后。2006年3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中,鋼鐵、電解鋁、電石、鐵合金、焦炭、汽車、水泥、煤炭、電力、紡織等10個行業被列入產能過剩或潛在過剩行業。
對于產能過剩的原因,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表示,目前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總需求不足,加上過去幾年投資不斷釋放的產能,最終導致了很多行業產能的相對過剩、供過于求的局面。
數據顯示,2008年制造業投資增長率是27%,2009年是26.8%,2011年提升到31.6%,目前這些大規模投資已進入一個新的產能釋放高峰,水泥、電解鋁、鋼鐵行業成為重災區。但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增速已從去年四季度的7.9%降到今年二季度的7.5%,并存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
按以往的調控思路,當經濟超預期下滑時,中央政府可能會調整宏觀政策,集中審批項目來刺激經濟,2003年非典、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都采取了如出一轍的應對方法,這一方面把中國經濟拖出泥潭,但同時也造成了產能過剩。
本輪產能擴張則始于2009年4萬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當時中央政府集中審批了一批基建項目,在投資需求增長刺激下,各地繼續盲目擴張產能,一些新開工項目未批先建或違規建設,加劇了產能過剩局面。
“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把問題歸咎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因為該規劃也提出產業升級、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只不過,當年地方發展的積極性太高,現在回過頭來看,鋼鐵、水泥、有色等項目并沒有批那么多,是地方后來增加的額外產能。”工信部某官員表示。
地方投資存在過度膨脹的風險,是形成產能過剩的誘因之一。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日前表示,有關行業產能過剩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行業對地方GDP、稅收和就業的貢獻度很高,各地均將其列入支柱產業。
“被調研企業都著重提出,地方政府在推進本地企業產能擴張、阻礙本地企業退出或被兼并中起到關鍵作用,這使得中央歷次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無法落地,相反還加速了地方產能的擴張。”苗長興說。
需更多激活市場機制
根據一般的經濟學原理,落后產能是個技術判斷,產能過剩是個市場判斷。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剩產能一般包括落后產能;而落后產能的淘汰、退出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減輕產能過剩的程度。
目前,產能過剩問題在大部分工業行業普遍存在。據有關部門調查,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9%,與2009年四季度接近,仍處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較低水平。
其中,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尤為突出。2012年底,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業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1.9%、73.7%、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同時,上述行業還有大量的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矛盾呈日益加劇之勢。
據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介紹,目前工業產品供大于求,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效益下滑。朱宏任表示,現階段我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已超出正常的市場競爭范圍。這種狀態持續發展下去,不但嚴重影響經濟健康發展,還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網易財經昨日發布2013夏季經濟學家論壇調查結果亦顯示,參與調查的逾70名經濟學家中,50%都認為中國經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反映出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中,經濟體制轉型與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性特征,也暴露出我國工業存在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研究員張志前認為,當前產能過剩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中國經濟實現“升級版”必須應對的重大考驗。
此次工信部公布的名單涵蓋19個工業行業,分別是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含再生銅)冶煉、鉛(含再生鉛)冶煉、鋅(含再生鋅)冶煉、水泥(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極板及組裝)等。其中,2013年造紙產能計劃淘汰634.86萬噸;銅產能計劃總共淘汰65.44萬噸;鋁產能計劃淘汰26萬噸;煉鐵產能淘汰277萬噸;鉛(含再生鉛)冶煉產能淘汰80.7萬噸;煉鋼產能淘汰697.9萬噸;鋅產能淘汰14.55萬噸;焦炭產能淘汰1630.3萬噸;化纖產能淘汰14.42萬噸;味精產能淘汰22萬噸;平板玻璃產能淘汰1680萬噸。
工信部要求,力爭在2013年9月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落后產能,確保在2013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
朱宏任透露,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工信部與發改委正在共同研究制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總體方案”,要通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壓縮一批過剩產能。鼓勵地方提高標準,落實產能等量減量置換制度,淘汰一批落后產能。下一步,我國將通過加強土地、環保、金融、質檢、安全等職能部門協調配合,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和落實環保、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過剩產能退出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通過推動深化投資和財稅等重點領域改革,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
“化解產能首先要"管住政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建議,政府不要再去代替企業管投資、管效益,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和矯正作用,包括減少審批,建立新型準入制度,讓投資者理性抉擇。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指出,現行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主要是用行政手段制定目標,設定目錄及企業名單,并規定淘汰期限,將任務層層落實到地方政府。由于GDP依賴、保就業壓力,一些地方政府對淘汰落后產能的態度也較曖昧,甚至暗中抵制。政府治理產能過剩多年,但一些重災行業過剩情況并未好轉,“如沒有市場的配合,行政手段過度干預市場,往往是吃力不討好,淘汰落后產能最終還是要多激活市場的競爭機制,將市場的還給市場,增加政策透明度,讓各類企業能夠自由地決策和競爭。”
水泥和鋼鐵:兩個老大難
近年來,中央曾多次對產能過剩問題進行宏觀調控,尤其是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傳統過剩行業實行嚴格的審批、核準制度。然而,一大批沒有國家立項、沒有環保審批的鋼鐵項目聚集在西部地區的工業園中,這些項目投資額動輒高達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一些甚至是當地的重點招商項目。根據相關行業協會的數據,鋼鐵產能從2003年近3億噸擴張到2012年的超過10億噸,其中約60%的項目未獲國家審批。
據新華社記者的調查,目前有近四成鋼鐵產能屬于違規項目。此外,電解鋁行業近年新增的1800萬噸產能中,由國務院相關部門審批的僅80萬噸;在國務院相關部門沒有審批的情況下,違規新增水泥產能8億噸。截至2012年底,國內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637條,水泥產能達29億噸,總產能利用率不足75%。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肖春泉近日表示,下半年我國經濟可能面臨的困難中,產能過剩與需求不足的矛盾排在首位。比如,我國鋼鐵產能不但超過市場需求,也超過全球供應能力,存在嚴重產能過剩問題。
“拿鋼鐵行業來說,以上半年日產粗鋼215萬噸來推算,今年粗鋼產量很有可能會達到7.9億噸,而年初預計今年產量為7.5億噸,比當初預想的產量多出了一大截,供遠遠大于求。”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說。
根據《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測,粗鋼需求峰值弧頂區位于7.7億—8.2億噸之間。更為嚴重的是,過去幾年投資的產能集中過度釋放,還沒有獲得收益時卻迎來還本付息潮,使得鋼鐵行業負債率高企,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度在上升。
據鋼鐵協會統計,前5個月重點大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69.4%,融資難、融資成本高是近年來鋼鐵企業普遍遇到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相當一部分企業無意減產。”朱宏任表示,“在鋼材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鋼鐵產能持續釋放,企業主要擔心市場份額流失,防止銀行停貸風險。在不盈利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不斷進行生產。”
根據名單,此次淘汰落后產能涉及煉鋼企業24家,煉鐵企業10家,共計煉鋼產能約280萬噸,煉鐵產能700萬噸。
中銀國際鋼鐵行業分析師杭一君表示,到2013年底,我國鋼鐵產能突破10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80%。鋼鐵作為產能過剩最為典型的行業,其去產能問題一直是行業發展的桎梏。從政府近期對過剩產能行業的態度看,未來有望通過一系列強力的政策“組合拳”來整治產能過剩問題,包括行政型的關停措施、差別貸款、差別電價和提高環保成本。但由于去產能問題涉及地方經濟,政府稅收和人民就業,牽扯利益眾多,關系復雜,其過程一直比較艱難,之前也存在“拆小上大”等現象。杭一君說,“盡管我們認為此次政府態度更為堅決,力度也更猛烈,產能問題有望得到逐步解決,但這仍需較長的時間,短期無法實現一蹴而就。因此,供需矛盾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是行業的主要矛盾,鋼產量也將在短期內保持較高位置。”
除了鋼鐵這個“老大難”,水泥行業的落后產能問題亦十分突出。在這次淘汰落后產能中,水泥企業就占到527家,毫不夸張地說,該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是最嚴重的。
在幾波調控中,水泥都是被“照顧”的重點,國家三令五申用行政審批嚴控水泥行業的產能擴張,即使這樣,2009年后水泥產能仍大幅提升8億噸。
不過,這一情況在今年上半年似有好轉。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水泥產能3884萬噸,根據光大證券的測算,其沖擊動能(不考慮落后產能淘汰)已大幅下降至2.31%;“前幾年伴隨國家4萬億投資,我國水泥行業呈現"高需求高供給"特征,行業利潤增長主要依賴于產量的增長,噸水泥盈利能力基本保持不變;2011年下半年至今,需求邊際快速下降,供給端沖擊動能雖回落但仍屬較高水平,行業景氣度大幅下降,但市場法則發揮作用,淘汰落后、無效及低效產能,并壓制新增產能釋放沖動,實現產能凈化。”光大證券分析師陳浩武指出,“未來行業需求端增速能夠恢復正常,行業供求格局必將重回改善進程,行業利潤增長將更多體現在噸盈利水平的穩定提高上。供給端減法的真實邏輯即在于此。”
對相關上市公司影響不大
名單顯示,此次首批涉及落后產能淘汰的企業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約19家。其中,*ST株冶淘汰鉛(含再生鉛)冶煉產能10萬噸;蓮花味精淘汰味精產能8萬噸;駱駝股份旗下子公司湖北駱駝特種電源有限公司淘汰鉛蓄電池10萬千伏安時組裝產能;新鄉化纖淘汰化纖產能2萬噸;浪莎股份旗下浙江浪莎針織有限公司淘汰印染產能1750萬米。
在2013年焦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中,有4家上市公司:煤氣化第二焦化廠,淘汰焦炭產能100萬噸;包鋼股份焦化廠,淘汰焦炭產能172萬噸;山東鋼鐵,淘汰焦炭產能55萬噸;太化股份淘汰焦炭產能90萬噸。
在造紙上市公司中,晨鳴紙業成為落后產能淘汰大戶:晨鳴紙業本部淘汰產能4.62萬噸(制漿能力)外,其旗下的武漢晨鳴淘汰產能22萬噸;公司2008年收購組建的富裕晨鳴紙業此次也淘汰產能1.8萬噸,總計淘汰產能28.42萬噸。此外,石峴紙業淘汰產能13萬噸(制漿能力);福建南紙淘汰造紙產能3萬噸;華泰股份淘汰產能總計15.19萬噸;銀鴿投資的舞陽銀鴿紙產有限責任公司淘汰產能9.4萬噸;南寧糖業制糖造紙廠淘汰產能3.5萬噸。
水泥行業淘汰名單共涉及140家,福建與河北占了半壁江山,合計有78家。其中,金隅股份旗下的承德金隅和邯鄲金隅太行水泥繼去年分別淘汰產能17萬噸和140萬噸后,今年又將分別淘汰產能10萬噸和10萬噸。另外,天山股份淘汰產能45萬噸;冀東水泥旗下公司張家口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淘汰產能80萬噸。令人驚訝的是,根據*ST寶碩2005年發布的相關公告,公司與控股子公司保定寶碩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保定寶碩水泥有限公司,年設計生產規模25萬噸,但此次工信部公布的情況顯示,保定寶碩總淘汰產能達22萬噸。
在工信部發布名單的第二天,10家上榜公司緊急發布公告回應,而截至昨日,所有19家企業均已作出回應,對涉及到的淘汰產能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僅有個別公司表示,被工信部指出的落后產能項目尚未關停,多數企業均表示相關落后產能項目已停產或拆除。
在這19家上市公司中,僅有*ST株冶和蓮花味精兩家在公告中未明確是否停產,稱將按照工信部要求在2013年底前完成淘汰工作。金隅股份和晨鳴紙業則表示,多數項目已經停產,僅有部分沒有關停。其他15家上市公司均表示,被淘汰落后產能部分已停產,或者設備正在拆除。
以駱駝股份為例,全資子公司湖北駱駝特種電源有限公司淘汰10萬千伏安時鉛酸蓄電池組裝產能。公司表示,根據國家環保要求和公司產品定位,駱駝特電已全部轉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本次淘汰落后產能屬于該子公司正常生產組織和產品結構調整,且涉及產能較小,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無明顯影響。
山東鋼鐵表示,此次將淘汰的設備為公司濟南分公司3焦爐,年產焦炭約55萬噸。目前兩座焦爐已于2012年10月份全部停產。淘汰設備原值17150萬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凈值5308萬元。公司表示,由于公司上述淘汰設備已停產,因此淘汰上述產能對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沒有任何影響。公司淘汰設備尚有賬面凈值5308萬元,待全部拆除后凈損失將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進行核算。目前,公司正按照有關規定申請相應的政策優惠,盡量減少淘汰設備拆除造成的損失。
蓮花味精是惟一“上榜”的食品類上市公司。公告表示,名單涉及公司8萬噸味精生產線1條。所淘汰產能約占公司現有生產能力的20%,本輪淘汰落后產能屬于企業正常技改,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無明顯影響。
即便是“淘汰大戶”晨鳴紙業也聲稱影響不大。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近年來,公司陸續對原有落后和低檔產能采取出售、關停等措施,集中資金和資源做好高端產品,致力于實施產品高端化發展戰略。公司已對上述列入淘汰產能名單的生產線采取了相應措施,因此,本次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淘汰落后產能對公司經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浪莎股份則屬于“躺著中槍”。公司表示,名單中的浙江浪莎針織有限公司為控股股東浪莎集團下屬企業,主要經營襪子、包紗等產品的制造與銷售。浙江浪莎針織與上市公司浪莎股份只是同一實質人控制企業的關聯方,此番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情況對公司無影響。
另外,由于國家執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已經持續數年,部分企業也在不間斷地進行著相關工作。
因此,此次被工信部點名的19家上市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上并沒有掀起太大波瀾。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表示,“市場對利空早已消化了,這一消息并不會對相關個股造成太大沖擊。”
● 本文《我國淘汰電解鋁鋼鐵等落后產能進入“攻堅期”》來自合航集團官網,歡迎轉載.● 鏈接地址:http://www.inzonline.comhttp://www.inzonline.com/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