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行動:湖南排查鎘污染
電鍍廠資訊:鎘大米事件在極大觸動公眾神經的同時也加大了政府治理力度。
就在鎘大米事件的幾周后,國土資源部首先表態,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土壤抽樣調查,繪制中國土壤污染地圖。國土資源部有關人士表示,為了人民的健康,必須持續加大對污染行為的監管和懲治力度。
與此同時,湖南各級政府也在加緊對當地的鎘污染問題進行排查。在鎘大米“重災區”的攸縣地區,多家米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的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已經對廠里大米進行了抽樣送檢,以確認當地的鎘污染的范圍和程度。
攸縣食安辦副主任彭瀅告訴本報記者:“縣里已經多次召開會議商議如何應對鎘大米的事件,由食安辦牽頭、組織當地的質監局、糧食局、農業局、工商局對余下的庫存大米,以及所有米廠的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大米都進行了抽檢,范圍包括攸縣旗下二十個鄉鎮的所有米廠。”
由于縣一級的農業部門不具備檢測鎘含量是否超標的能力,目前,攸縣所有的檢測樣品均是送往湖南省農業廳,但到目前為止,檢測結果尚未知曉。
在此之前,湖南省農業廳已經對全省各地的農業土壤進行了樣品采集,其中在攸縣采取了291個樣品,遺憾的是,檢測結果至今也尚未公布。
“因為不僅僅是攸縣一個地方送檢,現在整個湖南省的好多縣市都在送檢大米;再比如土壤檢測,一個縣要抽幾百個樣品,放到全省就是幾萬個樣品,所以都在排隊等結果,什么時候能夠得到檢測結果,這個不是攸縣單方面能決定的,土壤檢測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知道結果。”彭瀅說。
她同時表示:“目前,縣領導已經要求農業局的同志到上面去協調一下,希望湖南省農業廳能多給攸縣一些支持,早一點把結果告訴我們。作為當地政府,現在發生了這樣的公共事件,我們也希望能及早知道檢測結果:本地土壤污染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哪些地方超標、哪些地方不超標。”
許多專家認為,鎘污染的很大一塊根源在于,以湘江為代表的河道重金屬污染灌溉農田所致。因此湘江等河道治理,事關根本。
湖南省環保廳的一位官員告訴本報記者:“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定下的目標是,重金屬排污企業必須減少一半,重金屬排放量必須減少一半。”
上述官員直言,表面上是治理湘江、治理鎘大米,實質是湖南省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的情況來看,高層是希望把有色產業做強做精,而不是做大,要做深精加工而不要初級加工,有的企業排放量很大但產業附加值卻很小,像這類企業未來都要關停淘汰。
根據湖南省環保廳的最新數據,2008年湘江流域的工礦企業數量為1600家之多,到2012年已經關停淘汰了675家,5種重金屬排放量總和減少30%以上。如果單純按照數量指標來看,離完成目標已并不遙遠。
“其實任務還是很艱巨的,因為我們先啃了容易啃的骨頭,剩下的企業不好碰,他們產業規模更大、從業人數也更多。”湖南省環保廳上述官員表示。
“去年關停中有20多家企業,難度就非常大,因為都是各個縣財政的支柱,關停他們,對當地的財政收入帶來巨大壓力。這些企業過去都是合法企業,工商登記、稅務登記、環保部門頒發的排污許可證一應俱全。你現在關停它,就必須涉及政府賠償。它的廠房、設備都要補償、它的下崗人員你都要進行妥善安置,這就是難度所在。”該官員坦言。
● 本文《政府在行動:湖南排查鎘污染》來自合航集團官網,歡迎轉載.● 鏈接地址:http://www.inzonline.comhttp://www.inzonline.com/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