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鍍鋅雙相鋼技術介紹
深圳表面處理網:雙相鋼(簡稱DP鋼)是以馬氏體等第二相粒子分布于鐵素體基體中,具有低屈強比、高強度、易成型、高初始加工硬化指數等高性能鋼類。熱鍍鋅是指將被鍍金屬(基體)材料經過預處理后,浸入低熔點鋅液或者鋅液合金中,獲得防護性鍍層的一種工藝方法。熱鍍鋅雙相鋼技術,是指經過退火處理、熱鍍鋅和合金化處理后獲得的顯微組織以鐵素體加馬氏體為主、表面覆蓋鍍鋅層的雙相鋼工藝技術。具體為:
1、退火處理
鋼帶連續熱鍍鋅采用在線連續退火。退火工藝是生產高性能熱鍍鋅產品的關鍵。連續熱鍍鋅鋼板的退火過程包括預熱、加熱、均熱核冷卻過程。預熱,可以避免因鋼帶升溫速度太快而引起鋼帶變形,對薄規格產品的板形非常有利。在冷卻過程中采用先緩冷,再快冷的分段冷卻方式,既可以避免冷卻速度過快造成板形翹曲,又可以滿足獲得雙相組織的冷卻速度要求。有時候,在冷卻段之后,設置均衡段,在鍍鋅與冷卻段之間提供一個緩沖區域,從而使鋼帶具有更佳的板形和更均勻的溫度進入鋅鍋鍍鋅,提高鍍鋅質量。
2、熱鍍鋅、合金化
雙相鋼生產工藝從兩相區冷卻時,獲得一定的鐵素體之后,要求快速冷卻,以使過冷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獲得以鐵素體為基體的馬氏體組織雙相鋼。
熱鍍鋅要求在460℃下鍍鋅浸潤后,后續在500℃左右進行合金化熱鍍鋅。即把成卷的鋼板浸入在熔解有鋅的鍍槽中,出槽后加熱到500℃,使生成鋅和鐵的合金薄膜。故而,生產熱鍍鋅雙相鋼,冷卻速度相對較低,過冷度小,難以得到理想雙相鋼組織。而要解決這一問題,要用到的關鍵技術是添加合金元素。
添加的合金元素以Mo元素為主,而C、Si、Mn等元素有不利影響。C質量分數對降低Ms點的轉變溫度非常有效。但是,為了獲得良好塑性的雙相鋼組織,雙相鋼種的馬氏體組織應主要是強韌的低C多位錯類型,而不是高C的孿晶馬氏體。C質量分數應小于0.1%。
其次,硅和錳是降低獲得馬氏體組織臨界冷卻速率有效合金元素,但是如果添加過量,退火時容易在鋼帶表面氧化,降低鍍鋅浸潤性,造成漏鍍點等鍍層缺陷,并且會損害鍍鋅板的點焊性,所以其添加量也受到限制。為了不影響抗粉化性能,磷也要保持較低的質量分數。